近年,粵語中漸漸出現了一種新型而奇怪的現象,並慢慢形成一個未成型卻大有成型的趨勢的語音系統。這種新的語音現象被稱爲“懶音”,帶有懶音的粵語,已經偏離了正宗的粵語,而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講的是懶音,而且這種懶音現象正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正因爲懶音正在粵語區迅速蔓延並大有取代原來語音系統(以下稱爲“正音”)的趨勢,因此有必要轉開一節討論懶音這個課題。到底什麼是懶音,導致懶音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首先借用張洪年教授《21世紀的香港粵語:一個新語音系統的形成 》 中的一個例句: “點解佢想請我嘅女朋友郭愛初去香港大會堂聽中國音樂會呢?” 這個地道的粵語句子,標準(口語)發音是: dim2 gaai2 keoi5 soeng2 ceng2 ngo5 ge3 neoi5 pang4 jau5 gwok3 ngoi3 co1 heoi3 hoeng1 gong2 daai6 wui6 tong4 teng1 zung1 gwok3 jam1 ngok6 wui2 ne1? 如果對這句話以典型的懶音來讀,則有: din2[典] gaai2 heoi5[去] soen2[*] cen2[*] o5[哦] ge3 leoi5[呂] pan4[貧] jau5 gok3[閣] oi3[*] co1 heoi3 hoen1[*] gon2[趕] daai6 wui6 ton4[*] ten1[*] zeon1[津] gok3[閣] jam1 ok6[*] wui2 le1[*]? (方括號內為參照讀音的字,其中 * 號的為未找到相同讀音的字) 令人驚訝的是,一個有二十六個音節(字)組成的句子中,前後兩种讀法竟然有十七個音節是不同的,這數字足以引起粵語研究者對懶音產生足夠的重視。懶音系統是一個不規範的語音系統,因此也沒有固定的發音規則,上述例句中的讀法只是其中一個典型。通常來説,有懶音現象的人,並不是每個有機會出現懶音的字都會發成懶音,而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懶音讀法,因此一句話其實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發音的情況。 粵語的音節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聲調的轉變屬於上一節介紹的轉讀現象,懶音不包括轉調,只包括聲母和韻母的變化。下面就從聲母與韻母分析懶音的常見現象與規則。
(一)聲母懶化 1、l與n不分 粵語中l、n不分的現象很早就有,只是現在越來越嚴重。「你諗諗囉」這句話,本來前三個字都是n聲母,但現在如不講成[lei5你][lam2][lam2]囉,反而會被人覺得語調奇特,故作姿態。因此,很多能夠正讀的人,平時說話也被迫適應環境,“好嬲”要講成“好褸”,“過年”成“過連”,“南方”成“藍方”……正因為懶音中的l、n不分,才導致不少人將“呢度”錯寫成“哩度”。
2、ng聲母的省略 有一味菜叫“芽菜炒牛肉”,其中“芽”、“牛”兩字都有鼻音ng作聲母,但有人竟把此兩字前面的鼻音都省去了。六十年代時,人們往往以此種講法為笑話,但今時今日,覺得此可笑的人已經不多,因為不少人已經幾乎默認了這種講法的正確性。前一段時間某電視臺曾有名為“一筆out銷”的節目,亦是一誤導人的名稱。實際上“一筆勾銷”中的“勾”係發[ngau1]音,比out英文的近似讀音多了一個ng聲母,發音根本不同,而電視臺竟然將英文的out與中文的“勾”發音等同起來。這也證明懶音現象已經蔓延到公共媒體,“l、n相同”正慢慢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3、複合聲母中w的省略 所謂複合聲母在這裡就是指gw、kw這些兩個輔音字母組合而成的粵語聲母。聲母gw、kw中w省略的現象,並不是發生在每一個帶這兩個聲母的字上,一般來説,只有當韻母中帶有o元音時,才會發生w的省略。某個粵語網上論壇名曰“人民講場”,意在表示人人可在此“講嘢”(發言),亦想通過諧音“人民廣場”而取得有趣效果。然而,這個名也產生了誤導作用,容易使人將“講”字的發音[gong2]等同於廣場的“廣”字的發音[gwong2]。其實如此gw、g不分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一次某位朋友被糾正將“廣州”講成“講州”的錯誤時,他竟然否認自己讀錯並反問這兩個讀音究竟有什麼分別。如此多人分不清這兩個聲母,亦容易理解爲什麽如此多人上網打字時將“嗰邊”打成“果邊”了,相信他們不是以為“嗰”字讀gwo2音,而是以為“果”字讀go2音。至於kw變成k這種現象,相對沒有gw、g不分的現象引人注目,這並非因爲更少人分不清這兩個聲母,而是因爲一來以kw為聲母的字相對較少,二來不少本來只有kw聲母的字在字典中已經開始認可兩种發音。例如“狂”,不少字典已經標註其有[kong4]、[kwong4]兩讀;另外“礦”、“曠”、“鄺”等字亦是本來只有[kwong3]音,現在[kong3]音亦成爲字典中的正確發音。當然,依然有些字是不能省去w的,例如“擴[kwok3]”不允許讀[kok3],“廓[kwok3]”亦不允許讀[kok3]。
4、其它現象 除此以外的聲母懶音現象比較難歸類,而且影響也相對小一點。其中一例就是很多人將“佢[keoi5]”讀成[heoi5]字,聲母由k變成h。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即刻”快讀為[zik7 kaak1],“係唔係”快讀為“係咪”這類h、j聲母的弱化現象。但把它們歸入連讀現象更合適,前面的《連讀》一節已經對這類現象作了詳細介紹。 正因為上述這些聲母的懶音現象,“佢”、“你”、“我”三個人稱代詞全部讀錯者比比皆是,“我愛你”這句神聖的話經常被講成[o5 oi3 lei5],三個字發音全錯,已無神聖可言。
(二)韻母的懶化 1、後鼻音-ng變成前鼻音-n 前後鼻音不分可以算是最典型的懶音現象,也是粵、港、臺地區的人最常出現的錯讀。閩方言裏面,所有前鼻音-n的字都會被發成後鼻音-ng,因此,閩方言地區的人無論講粵語或者講民族共同語都常常會前後鼻音調轉。而粵語懶音人士剛好相反,把後鼻音-ng的字讀成前鼻音-n。其中一個最典型最誇張的例子是「香港恒生銀行」的發音竟然變成[hoen1 gon2 han4 san1 an4 hon4],六個字都是懶音,恒生銀行變成了“痕身銀行”。
2、-k變成-t 把帶k的塞音入聲韻讀為t塞音入聲韻的現象不如上面一種情況普遍,但若不能分清這兩個塞音的分別,則懶音程度已經非常嚴重。大量例子説明,ng、n不分的人不一定分不清k與t,而k、t不分的人,則一定不能分清ng、n。 將“水殼[hok3]”講成“水渴[hot3]”,“鼻塞[sak1]”講成“鼻失[sat1]”, 這類嚴重的懶音錯誤至今仍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亦曾有一廣告,將“百分百”講成“八分八”,雖然這兩個分數都等於一,可算無歪曲了原義,但可見懶音之嚴重已使人們連數字都分不清。此外,k、t塞音部分的現象亦已滲入到粵語歇後語中,謎面為“非洲和尚”,謎底為“乞人憎”。原來歇後語的創造者取“黑人僧”諧音為“乞人憎”。“黑[haak1/hak1]”、“乞[hat1]”本不同音,皆因原作者懶音之故將-k變成-t,才自以為兩字同音而作出一個有問題的歇後語。
3、鼻韻的簡化 粵拼韻母中有兩個鼻韻,分別為ng和m。現在甚多人分不清這兩個鼻音,而且有將所有鼻韻簡化為m的趨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唔[m4]”與“吳[ng4]”、“五[ng5]”這些字的發音的同化。有好多關於姓名的笑話都來自“吳”姓,用“吳成材”、“吳潔芬”這些名字來諧音“唔成材”、“唔結婚”固然好笑,不過也誤導了人。如果所有人都清楚“唔”、“吳”在讀音上的分別,就不會覺得“吳成材”之類的名有何問題了。此外,也有非常多人以為“五”發[m5]音,以致他們打粵語字時由於不會打“唔”字,而打“5好”、“5得”代替。 實際上,粵語正讀的鼻韻字中,只有“唔”一字是m韻,其它字都是ng韻。
4、其它現象 除了上述現象,亦有人將“點解”快讀成“典解”。當然在粵語語系某些子方言片區,這是流行讀法,但對於標準廣府話,這只是少數現象,而且只在講得比較快的情況下發生。
(三)懶音成因分析 分析上面的所有懶音現象,可以發現: 1、n須以氣流送鼻發出,而l以舌邊送氣,前者的發音響對較費勁; 2、ng聲母變爲零聲母,則相當於省去了讀聲母的過程; 3、複合聲母gw、kw中w的省略,主要發生在韻母中帶o元音時,這是因爲w和o都需要圓唇(但前者開口更小,只流一小孔出氣,而後者開口較大,嘴唇攏圓),若韻母帶o時,則連同複合聲母中的w需要先後兩次圓唇,因此把其中一次圓唇過程w省去,可以降低發音難度; 4、發塞音k比呵氣音h更費勁; 5、鼻韻ng、n分別對應k、t,其中后鼻韻ng與后塞音發音部位在喉,前鼻韻n與前塞音發音部位在舌。舌根韻尾前移,使相配的韻母音也有前移的趨向,如此發音不須動喉,必更省力; 后鼻韻ng與m相比,顯然亦是前者更費勁; 6、韻尾m變成n的個別現象,可以以例詞“點解”分析。若發正讀[dim2 gaai2],則第一個音節之後需要合口,而第二個音節的g聲母需馬上開口;若讀成[din2 gaai2],則第一個音節不需要合口,可以順勢馬上轉到第二個音節[gaai2],省略了一個閉開口的過程。但對於“點辦”這個詞,由於后音節亦須合口一次,故此不會出現m變n的現象。 綜觀以上變化,都圍繞着一個原則,就是發音更省力。隨着生活節奏緊張以及人們傳遞信息量的增加,很自然出現了這種“更省力”的與正音有差異的發音,因此,一般人稱這種發音為懶音,相當形象。
本文版權屬於粵語協會,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