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課堂 39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農曆中的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在農曆沒有固定的日期,冬至過了一百零六天,在公曆4月5日就是清明節。
說起清明節,大家就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因爲這是中國人拜祭先人的日子,正式的文字稱「掃墓」,廣州人則叫「拜山」。每到清明節,成千上萬的人,不少海外華僑、臺灣同胞、港澳人士也會抽空回鄉拜祭祖先。隨着時代的發展,不少傳統的民間節慶逐漸淡化,可清明節的掃墓風俗,從古到今,一直盛行,而且隨着現代交通的發達,從海外回鄉掃墓的人越來越多。清明期間,儘管多是雨天,香港同胞每天出關回鄉掃墓的人數往往多達二三十萬人,甚至比春節期間出關的人數還要多。可見,清明節掃墓的風俗由來已久,炎黃子孫不論出門有多遠有多久,仍有緬懷先人,不忘祖典的民族心態。
清明掃墓的習俗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清明」一詞,最初見於《詩經》。清明又是中國農業生產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作爲節氣是時序的標誌,後來被民間演變爲節日,掃墓成爲傳統的風俗習慣。
從前廣東人拜山,不論男女,肩扛鋤頭,挽着竹籃或食盒,來到祖墳,先鏟幹淨墳前雜草,碑上的字用紅漆重新塡上,然後擺上祭品。祭品有燒肉、熟鴨蛋、包點、甘蔗還有燒酒等等。人們點燃香燭元寶,依次拜祭。有錢人拜山,乘轎去,由僕人擡着酒菜,請武館的舞獅隊開路,一路上舞着獅子,敲鑼打鼓,眞是風光十足。
珠江三角洲有以族姓拜祭太公的習慣,家庭有錢的,祭品相當豐富,多用全隻大燒豬(也稱金豬)拜祭。
清明節最熱鬧的是祠堂分豬肉,一般見者有份。也有的地方重男輕女,男丁有份,女人沒份。但六十歲以上可獲雙份,這俗稱之爲「太公分豬肉」。
注意:鳴謝夏雪強(網名「凌凌漆」)爲本課堂作分類處理。本課堂內容摘自《俗話廣州》/曾應楓著.—廣州:廣州出版社,2000.8 ISBN 7-80655-150-6本頁由製作
This page was made by RECREATIONAL ZONE